本帖最后由 SKYBNU 于 2021-10-16 08:40 编辑
五、行者之谜
有道是:能悟能空学大圣,有道有德当行者。孙悟空当行者,讲的是:悟后起修,悟行合一。悟者是心悟,“行者”是心行,是用心修行的人,也是有理想又有行动的人,还是实践六度万行之人。当了行者,是修成人道,是唯有人能取经之意。当知:有“悟”有“行”是福厚之相,悟而不行是福薄之人。当了行者就是要做苦行僧,就是行菩萨道,就要外斗群魔,内斗自我。所以,要斗假美猴王,那是斗自我。还要斗牛魔王,是斗自己的牛牌气和嗔恨心,还要斗白骨精,白鼠精,那是斗自己的邪淫心。还要斗狮魔王、青狮精、九头狮、黄狮精、杂毛狮,那是斗自己的各种私心杂念。孙行者是个好行者,他的奋斗成功了,是因为:西天取经走完十万八千里,征服了十恶八邪,实践了性命双修之道。 书中说:五百年前天上掉下个山头,压住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五百年后天上又降下个大贵人,观音菩萨点化救助了孙悟空。 这真是:无巧不成书,由于两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
行者之路:
书中说,五百年后的这一天菩萨路过,为他指点迷津。然后是唐僧路过,随缘救度解救了他,取名叫行者,做了取经人的大徒弟,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 行者,心之路。心者,相之根。故而,行者走的是心路。一个人需要有梦想,更需要有实践。于是,他用心走完了十万八千里的路程。孙行者知责任,敢担当。当了大徒弟认真负责,从不偷懒,给师弟们做出了榜样。行者不是光行动就行,那是盲动。行者必须是悟空,悟了空性智慧的实践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开悟,行多少也是前行。悟空之后的行动,才是真修行的人。当了行者就要舍小我求大我,舍自我求真我。取经中的孙悟空当了行者,这时他不再搞个人英雄主义,有事“找领导”,群策群力。因为,取经不是个人的事。 ○当了行者就出了五行山,这叫做“不在五行中”。 ○做了行者是为了去灵山,去灵山是为了证佛性。 ○悟空成行者,此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孙悟空当行者是讲悟行合一,西天取经就是个经受磨练的过程,磨没了棱角,叫圆满,磨去了自我证真我,磨去了个性证佛性。取经就是追求人生圆满的过程。孙行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能有行动的开悟者。如此这般,才会走向人生的成功。
发愿之人: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心。非常之心,必有非常之愿。只因为唐僧发愿取经,成了伟大的取经人,五百年后孙悟空不失时机地跟唐僧说:我愿保你取经。唐僧听了大喜,说:“我怎么救你?”猴王说:你去山顶取下“压帖”便可。唐僧立刻上山去取那个神秘的六字真言,即“嗡、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光大字,救出神猴。又给孙悟空起个名字叫“行者”。这时的孙悟空是“发愿”之人,发愿就要“行愿”。保唐僧取经就是行愿,这是他的心理转型期,他一诺千金,有始有终,方得正果。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时多大岁数了?你看他闹地府时,正常记载的寿命是应该是382岁,后来又上天管马,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又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取经时是千岁之人了,乌巢禅师称其“老石猴”。为什么还能取经?这是讲:人老心不老,有志不在年高。 ○出了五行山就是孙行者,这叫:悟行合一归正道。 ○他随缘救度,是续佛慧命,这才是真正发愿行愿之人。
紧箍之咒:
书中说行者刚参加取经工作,自己就带上了紧箍咒,这又是为什么? 取经工作不是个人行为,当了行者就是当了公务员,就有个工作制度管着你,这便是紧箍咒的作用。有事找领导(观音)这是工作制度,老孙当了行者就戴上了这个神奇的紧箍咒,此箍“见肉生根”,再也拿不下去了。其实,紧箍咒就是工作制度。如来给观音的三个“箍”,就是给人世间留下三个制度。你孙悟空开始取经了,就是开始参加工作啦,就要遵守工作制度。让制度去管人,古而有之。不服从管理,就给你念紧箍咒,这便是“天理天规”。 书中孙悟空主要有三次被念了紧箍咒,隐有“事不过三”之理。紧箍咒有一石二鸟的作用,老猪、老沙因此也不敢犯戒了。紧箍咒体现了制度的力量。看看,如来是多有智慧!如果没有这个神奇的紧箍咒,唐僧能管住这位齐天大圣吗?不可能!所以,是紧箍咒帮助取经人学会了自律意识,如此这般才会定下心来,一心西行。所以,它又叫“定心真言”。 人人都是唐三藏,各个都是孙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