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租房 鹊桥

【盖楼】夜——已然沉静

  [复制链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8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狗凤惹母上生气了,母上大怒,脸色难看很。一向很会看人脸色的狗凤,从厨房摸到我身边趴着,头埋在我怀里,忍着没掉眼泪。我就抱着她拍了拍,说,我们去给奶奶道歉,奶奶就会原谅我们了。

然鹅狗凤遗传了她妈的闷犟,看着奶奶就是不吭声。奶奶转身走后,狗凤小声地对我说了两句对不起。我把她拉去,找奶奶道歉,狗凤小小声地说了,看到奶奶友好地回复没关系之后,又快活起来,大声说了好几句对不起。

哈哈哈小孩子的心思就这么直白又百转千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2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的预答辩,我发现各位同学们的论文字数也很卷,都是20万+……于是我20万还差千把字的论文,成了最薄的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0 2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会质性的课程评价方法,提到了档案袋评定与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细看了评定案例分析,赶脚对于现在知识如此开放的时代,学生操作起来并不是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面试考核通过了,人家说咱们可以再讨论下安家费的问题,我一听七八十万的话要增加考核要求,立马说咱们还是按照基本条件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22: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整理完录音。这活真是极讨厌的一件事,尤其是有个老师的大力批评,真是重复性伤害……有的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尤其是概念的模糊性。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怀疑在文科类的术语中,概念界定是不是真的那么必要——因为,语言的含义,唯有在它被使用的瞬间才是明晰的。世界的混乱,也许确实是语言之罪,但不怪它,毕竟——巴别塔已倒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2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在地化”,预答辩的老师提到了两个英文单词,一个是local,一个是place,但乡土我用的是local,地方知识用的是indigenous knowledge。

今晚看了一篇论文,提到place-based education是在地化教育,不仅指乡村教育和土著教育,还涉及到城市教育……
以前看过王铭铭把格尔茨的local也解释为“在地化”而非“地方”……

对于我来说,知识精英的民俗整理运动,并不在乡村,而是都市人对土著的、庶民的想象,直到后来出现视野转向,乡村作为知识生产的对象,地方的涵盖了乡村和都市的互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2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傍晚又做梦醒不过来,梦里毕业打包,行李怎么也打包不完……

梦里和大妹子坐在学校食堂里,说考博的事情。

被胖头陀挖起来洗澡,很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23: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当前有关在地化教育(place-based education)研究的外文文献中,其指向多为乡村地区或土著地区,但也有以城市教育为讨论对象的在地化教育研究,因此,在地化教育并非特指在乡村范围内。国外乡村教育生态转型的在地化实践。王红,邬志辉.国外乡村教育生态转型的在地化实践①[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9):98注释4



随着“乡土性”的话语体系在20世纪前期的塑造成型,“乡土本色”也逐渐成为中国基层地方社会的一种现代表征,获得其复杂而又矛盾的丰富意涵,中国现代性转型之初的社会形象和国族精神则在这一系列的知识生产中被表达出来。此时文学界“乡土文学”的兴起,民俗学界“歌谣运动”的发起,以及社会学界“乡土重建”与“乡村教育”的实践,都体现了“乡土”在现代性的国族建构和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意义。张原.从“乡土性”到“地方感”:文化遗产的现代性承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4):7

20世纪前期中国知识界对于乡土本色的关注,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浪漫化怀旧,更加入了许多现实性革新的努力。特别是社会学界的“乡土重建”与“乡村教育”实践中,“乡土”是需要加以改革和建设的地方。
张原.从“乡土性”到“地方感”:文化遗产的现代性承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4 19: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在车上的时候,文艺中年发了条信息过来,随后又代祝母上新年好。

于是,我回了个卖萌的表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30

回帖

311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4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If affective production can be shaped to reflect these perspectives, then it can be reshaped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optimism, passionate commitment, and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 In
these ways cultural studies adds a dimension to the work of education unfilled by any other sub-discipline.
This is what Transgressions: Cultural Studies and Education seeks to produce—literature on these issues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It seeks to publish studies that help those who work with young people, those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the disciplines that study children and youth, and young people themselves improve their lives in
these bizarre tim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蛋蛋网 ( 湘ICP备2021010869号-1 )

GMT+8, 2025-4-5 10:39 , Processed in 0.21294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