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4)
本帖最后由 SKYBNU 于 2021-10-25 07:50 编辑金山银山不如方寸山,求财求色不如求明师。求学要学会拜师,拜师要拜菩提为师。拜师首先要消除傲慢心,学会谦卑心。否则,无师可拜。自信很重要,谦卑更重要,一颗心有无边的妙用。如果美猴王没有一颗谦卑的心,就学不来七十二变,那还是个普通的猴子。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是说一个“心”字有无边妙用,它是培育后人的法宝。西游妙理通天地,大道无门心为门。圣人无常师,以自性为师。圣人无烦恼,以众生之烦恼为烦恼。每个人的本心自性就是自己的老师,叫以心为师。但是,必须知道:明心见性的人可以以心为师,否则,就会乱来,是人行邪道。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去除烦恼。人人都有烦恼,就是因为没有开悟,没有“悟空”,一旦悟到了“空”性的智慧,你就知道,来也是空,去也是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美猴王悟空了,于是,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一生快乐,成了高级人才。 美猴王是个有远见的猴王,它知道生死无常,要想脱离生死,就要寻求生命的永恒。孙悟空是个好学生,他知道尊师重道,刻苦学习。弼马温是个好员工,他知道认真工作,吃苦耐劳。孙行者是个好行者,他知道外斗群魔,内斗自我,直至成佛。《西游记》塑造了几十位呼之欲出神奇可贵的生灵,它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一个花果山的猴子,成了全世界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不仅仅是降魔除妖的勇士,还是求学若渴的学子。西游妙语,只为明心用心。一个人的心商决定了人的情商和智商。心对了一切都对,心错了一切皆错。所以,心商大于一切,心商度也决定了人的成功度。 方寸山是求学悟道之地,也是明心见性开发智力之地。未来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它不是学习知识的时代,而是开发心灵潜能的时代。因为知识可以在电脑找,不学而知。智慧只能从自心中找,不开发永远无济于事。修行要从自性觉醒开始。成长需要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开悟需要静心,同时人生需要拜师,拜师如拜佛。拜师,是寻找一个榜样,找到一个捷径,找到一个台阶,找到一个团队,找到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个“心”字,就是《西游记》的全部缩写。明心挂月镜,见性悟本真。这是本明心见性的书,也是培养我们提高觉悟的宝典。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开悟,如果不开悟还在无明颠倒之中,修行了多少年也只是“前行”,没有真实意义,总有一天还要落入轮回之中,这叫无果而终。 如果说花果山是怎样识心,那么,这方寸山就是讲怎样用心。灵台方寸山就是人生命运的关键点。成功失败在于心,成佛成魔也是心,有心就有一切,无心无一切可成。学会用心就有了七十二变,就成了创造型人才。七十二变是本心的随缘妙用,心可以动用,但不往心里去,不为物境所转,便是真心妙用。人生创业要从方寸山开始,寻找自己的真心本性,以自性为师,发菩提心,学七十二变,悟顿悟法门,你就成了超级人才。方寸山圆了美猴王的求学梦,让他成了高端人才。方寸山更是美猴王开悟见性之地,让他一步登天。从畜牲道来到了人道又修成了仙道,真是可喜可贺。拜了菩提祖师,走进人类文明净化心灵的行列。学会用爱心爱语去说话,叫种爱因得爱果,有爱的收获。
看西游,是个悟道见性的过程。学西游,也是个开发悟性的过程。悟道就是寻找那个能知能觉的本心。这里能悟的是这颗心,所悟的也是这颗心,灵知妙用的还是这颗心,悟到了这颗心,就真地看懂了《西游记》,也看懂了人生百态。这里的千言万语,只为明心用心,觉悟本来,这便是人生的大圆满境界。 孙悟空学艺是为了求道,不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圣人和俗人的区别。方寸山学道归来,学业有成,才会用心有法,学会用心才会事业成功。猴王孙悟空做了四件大事:第一,剿了混世魔王,重建花果山,叫灭魔出道。第二,龙宫探宝,得到了金箍棒,有了降妖的法宝,是心道合一。第三,傲来国取兵器,七十二洞收妖精,成了占山为王的老大。第四,地府除名,改了生死薄,跳出三界获得新生,掌握命运。 四件大事,事事各有因果。 无论用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语言,世间所有的美好,一定都是相通的。 人人都有十万八千里,各个都有九九八十一。成长之路,同心同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