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BNU 发表于 2021-10-6 15:01:11

妙解唐三藏(7)

本帖最后由 SKYBNU 于 2021-10-6 15:53 编辑

四不原则:唐僧深知积财伤道,积德是福。好色是妖,贪财是魔。他看破酒色财气,有个四不原则。即:一不贪酒,二不贪色,三不贪财,四不贪气。这“四不”是他成功的四大法宝。唐僧一路西行,他酒肉不食,烟酒不动,这是不贪酒。每遇降魔救人,总有人以金银报答,他一律不收,是不贪财。每遇美女勾引,唐僧一概心不动念,身不沾床,衣不解带,是不好色。每遇妖魔障道,不发火,不生气,死里逃生,又立即西行,是不贪气。唐僧是不贪不占的好领导。唐僧自称:“贫僧。”什么是贫僧?贫僧就是一没有钱财,二没有烦恼,什么都没有的人。唐僧是真修行之人,走进唐僧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他的人生是慎重的,他为了一个人生的理想,舍去了个人利益。唐僧也是行菩萨道之人,“金银戒”是持戒的重要一点。这里不收钱财而收到的是功德。收了钱财就没有了功德。不要回报也叫积阴德,它是他成道的资本。唐僧成功了,讲的是有梦想就是动力。真发心方有神助。唐僧是有原则有信心的人。西天取经一路上美女如云,那么他是如何闯关的呢?美女之关:英雄难过美人关,过得此关天外天。千古西游,最难打破的是一个“色”字,唐僧见色不动心,过关了。书中有六次以色相诱惑取经人之处,次次都有新意,回回都不雷同。第一次女妖美女是白虎岭的白骨精,她住在白虎洞,白虎洞也没有老虎,这是说:美女猛如虎,有心人不可不防。第二次是女儿国王,是化作国王的美女,虽是人身,但以色情诱人,动不动就“淫心汲汲”,这种妓女类的女人,是社会风气败坏之本。然后,不高兴一转身就变成了的蝎子精,这是说:美女如蝎,不可不防。第三次是木仙庵的杏树精,她化作美女求淫,是“红杏出墙”的女人,也是人生途中的艳遇,西方人管这叫情人。不断外遇,何谈取经?第四次是盘丝洞的七个蜘妹精,这是人的七情,是扰乱你心地的情网诱惑。要学取经人唐僧凡心不动,定性收心。第五次是无底洞的美女白鼠精,她费尽心机,是化成美女贪淫之人,也是吃人慧命的妖精,一个求真者若被色情所困,还是个大俗人,又何谈取经?第六次是天竺国的假公主玉兔精,这位是化作美女诱葱唐僧乱性之妖,也是以权力财色迷人的女人。若不看破放下,又何谈取经?《西游记》也是美女文化的先驱。但是,美也有两重性,如果心术不正美女就是妖精。女妖就是乱你心性的女人,一时之乐,便是终身之祸。如今是圣贤文化和魔鬼理论并行的时代,跟谁走?对每个人都是个考验。在人类道德日趋沦丧的今天,学一点西游文化和唐僧精神来拨乱反正是多么重要。五、唐僧的智慧千古古唐僧,万古流芳。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位最有善缘的人。佛祖传经,菩萨寻人,皇上用人,唐僧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个伟大的机缘,这就是智慧。看人看什么?一是看德行,二是看智慧,三是看才能,四是看胸怀。唐僧是一位有德行,有智慧,有胸怀的人,而三个弟子的才能辅助了他的才能,这是个互补型的团队。《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书中的主人公,四百多年来,人们对唐僧有太多的误解。唐僧深得“谦卑忍辱”法门的真谛,所以,会赢得那么多神佛相助。唐僧也深懂立志之道、慈悲之道和示弱之智,真是有大智慧之人。一个看似傻乎乎的唐僧,遇到魔王就被捉,遇到妖怪就被骗,遇见美女就被捉。为什么说他有智慧呢?古人讲:大智若愚,但不是真愚,而是舍小我,成大我,能包容,不分别,装傻示弱,这便是大成就者大智若愚精神的表现。总之,西游学告诉我们:放下小聪明,学会大智慧。立志之智:唐僧西行魔难重重,九死一生,只是为了一句誓言,一句承诺。取经是发愿圆梦之旅,是立志、立言、立行、立德的典范。这四立是他一生的动力和无尽的资本。立志是立天下志,成天下事,是成事的动力。立言是立誓发愿,一语惊天,是永恒的动力。立行是立见行动,视死如归,是成功的动力。立德是端正心态,心底无私,是做人的动力。心有多大量,人有多大福。心有多宽路,梦有多层天。唐僧是有大志向、大理想、大德行、大定力的人。志向给他带来了毅力,德行给他带来了人脉,智慧使他变得伟大,定力让他走向成功。人有志如树有根,人有德如水有源。否则,就会半途而废。慈悲之智:智慧很重要,慈悲更重要。真慈悲的人看破一切,放下分别心,就学会了包容。当知:放下分别无烦恼,学会包容乃佛心。慈悲是人生最大的法宝,慈悲心会得到天地神佛相助。因为慈悲,才会广聚人才,也因为慈悲,才感动天地。这真是:读西游,解西游,行慈悲之智。学取经,悟取经,开心地法门。有慈悲心的人会无往而不胜,无意中帮助了别人,也培养了自己。唐僧的慈悲让他身上有一种气,这种“气”,叫正气。他是一身正气的人,自然会邪不侵正。大隐隐于市,大智智若愚。智者往往像个愚人,但愚人成不了智者。他不是真愚,而是学会了包容,把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唐僧对降魔一窍不通。但徒弟懂,正如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示弱之智:有一种智慧叫示弱,示弱不是真弱,而是装傻。最后,成了真正的赢家。其实,示弱就是谦卑随和,就是大智若愚,这是做人的最佳状态。地低,才有江河湖海。做人要柔和示弱,方可广聚人才。反之,如果唐僧刚愎自用,就没有孙悟空、猪八戒相助了。《道德经》说:“人法地”。是说:人要效法大地,大地什么地方最伟大,是大海。大海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它谦卑,谦到地平线下面去了,才百川归海。故而,谦卑是聚集人脉的方法。易经说:天地神明喜欢谦卑的人。做事要柔和谦卑,这样才有佛菩萨乃至天神、护法及三个弟子的帮助。否则自微自大,谁会帮你?唐僧的示弱也是以柔克刚,外弱内强之道。他动不动就被吓得掉下马来,这只是以凡夫相来表法。唐僧深得谦卑示弱之智,这是他广结善缘的地方。他见庙拜佛,见塔扫塔,见人作揖,是谦卑心和恭敬心成就了他的伟业。其实拜佛也是拜自己,作揖就是征服自我。事实证明:只有学会低头才会出头。只有征服自我才会征服别人。有一种智慧叫装傻,装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装傻可以避风头,学包容。装傻不是真傻,而是放下分别心,学会包容心。装傻示弱是一种境界,这叫大智若愚。它让你不结恶缘,看开一切,荣辱不惊,凡心不动,少了多少烦恼?示弱也是忍辱,忍辱就是修心,就是还债。    上等人装糊涂,下等人装明白。境界不同,命运就不同。总之,学习唐三藏,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经得住磨。谦卑随和,精进不止。唐僧是德智双修之人,他高尚的品德和空性智慧成就了他。老天要成就一个人,要降大任于斯人,必然会先磨炼这个人。唐僧成功了,是因为饱经了磨炼,人生才会发光发亮。历史上的玄奘是唐僧的真身,唐僧是玄奘的化身。   不了解真身缺少个根,不了解化身缺少个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解唐三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