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唐三藏(1)
本帖最后由 SKYBNU 于 2021-11-25 19:14 编辑有道是:禅师一愿赴西方,只为妙典远传扬。 人生自有通天路,发心发愿志堂堂。 历代皆有求经者,九死一生几人还? 去者千百归无十,后人怎知前人难? 《西游记》是一本最神奇美妙的书,主人公唐僧法号三藏法师,是当朝皇上李世民指经为号所赐。他是西天取经的主人公,是发愿行愿之人,是人生成功的典范。没有唐僧就没有西天取经,也就没有如此感人的《西游记》。 唐僧,是唐代僧人的隐语,书中的唐僧用十四年零八天走完了西天之行,走完了十个国家三个地区,这是文化作品的需要。而历史上的唐僧用十九年走完中亚五十一个国家,这是真实的历史。他是文化之旅,友谊之旅、和平之旅,也为后来的经济之旅做了一个先期的准备工作。 学习唐僧精神:就是学习他放飞梦想,百折不回,志在凌云,脱胎换骨的精神。唐僧的前世今生都是有故事的人,他是最耐人寻味的创业者,也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成功者。流沙河一回书中说:这里的水怪吃了九个取经人,头骨入水不沉,只有一个唐僧没吃成,这就是说:取经乃九死一生之事,九死的无名,这一生的就是唐僧。这便是,道在苦中求,事在心上做。 总之,一个人贵在有理想,有担当,唐僧担起了取经的大任,饱经磨难,磨没了棱角,磨灭了自我,从而人生圆满成功。唐僧,是书中最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人也可以伟大,只要有大目标就是不平凡的人。那么,他生活中的原型是谁?都有什么有趣儿的故事?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玄奘之谜
唐僧生活中的原型叫玄奘,玄奘法师是舍身求法之人,是大唐帝国取经译经的一代高僧。玄奘取经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生于公元600年至664年,俗名陈祎,出生于洛阳的陈合村。五岁丧母,十岁丧父,然后跟二哥入白马寺修行,其祖上是封疆大吏,父亲是个县令。公元615年,十五岁的玄荚以独一无二的智慧打动了主考官,当他见到主考官时,说了一句惊人的话。他说:“我要为弘扬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而出家“感动得主考官破格为他剃度。当时有三四百人报名剃度,可是当时只有十四个名额,然而玄奘用他的人格和智慧脱颖而出。仅五六年的时间,他的才华传遍了整个洛阳。当时的佛法众说纷纭。而玄奘为了追求佛法的真实境界,发愿要到佛法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当时隋朝没落,天下大乱,唐僧跟二哥到长安求师问道,但是整个长安城中竟然找不到一个佛法讲堂。 公元622年,战乱已去,长安城又成了佛法重镇。他访遍京师,发现见解都不一样,决心去当时被称为西天的印度走一遭,去寻求佛法的真谛,可是当时大唐新立,为防突厥人入侵,边关严防,不能公开西行。这时的玄奘每天向菩萨不断地启请,表明自己的取经心愿。后来他混在流民中,离开故土,寻求真理。
传奇人生:
玄奘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传奇的一生。都有哪些传奇呢?玄奘一路西行,千辛万苦,终于取来了真经。他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途经新疆,中亚东西各国,经过了八百里沙海和巍巍雪山和片片草地的生死考验,在古丝绸之路上加强了中外的文化交流。最后回来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他让中国知道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还让印度了解了自己,真是一举三得! 玄奘大师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取经行程五万余里,独身一人,九死一生。出游十九年,经历了五十一个国家,取经682部,又用十九的时间,译经一千三百多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常年的过度劳累,身体严重透支。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夜里圆寂,他预知时日,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一朵朵的白莲花,就在眼前。当时五百里之内,有一百万人为他送行,他的离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怀念。他是舍身求法之人,也是放飞梦想之人。他的一生为后人树立了追求真理、践行真理的光辉榜样。 玄奘的西天取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他沟通了古老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通道,我们既要知道历史上的唐僧,也要知道小说中的唐僧。小说中的唐僧是大唐帝国的一位高僧,他是当年新科状元陈光蕊和丞相女儿殷温娇之子,由于种种原因生下来顺江而去,被金山寺的法明长老救去,十八岁后知道了自己身世,找到自己的母亲,然后找到祖母,又救了奶奶的瞎眼,最后拯救了全家。这是个懂孝道知恩图报的人,他的一生苦难多多,成就多多,是最发人深省的人。唐僧取经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书中描写了四十一个惊心动魄的降魔故事。唐僧的前世今生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梦想,做事更要发愿。只要发心立愿,暗中自有贵人相助。 正所谓:一人果真发真心,十方何处不加持! 《西游记》是人生启示录,西天取经是追梦圆梦的人生励志过程。它告诉我们:有梦想,肯实践,能吃苦,有真心的人才会成功。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就是唐僧的原型。他是法相宗唯识学的创始人。主张人生应当以心为本,万般皆由心所起,唯有因果不同。
历史上的玄奘是唐僧的真身,唐僧是玄奘的化身。不了解真身缺少个根,不了解化身缺少个魂。
其实最倾佩他执着的追求成功 本帖最后由 SKYBNU 于 2021-10-1 08:25 编辑
“贫僧不才,我愿前往,求取真经,保大唐江山永固。”“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但看那寺院“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
这便是唐僧的取经宣言,一人果真发真心,十方何处不加持?
页:
[1]